微信指数VS百度指数
朋友圈刷国足的同时,关于微信指数的文章也悄然暴涨,我们知道BAT中的两家一家是正玩着指数,百度指数每天更新,并且提供自2006年6月至今任意时间段的PC端搜索指数,2011年1月至今的移动端无线搜索指数。一家是玩过指数,淘宝指数于2011年年底上线,2016.3.23正式下线取而代之的是300元一年的生意参谋。所以T的指数腾空而出是迟早的事情。
我们做运营的,天生对各种指数工具表现出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情,爱是因为有数据了,多一份数据多一份参考,恨的也恰恰是这多一份数据,又多一个运营指标。或许某天会催生一个新的职业名称WIO (WeChat Index Optimization)。Who knows? Anyway,先来谈谈这对指数吧。
一. 入口:
- 微信指数入口:打开微信,在搜索框输入“微信指数”,点击“搜一搜”,就能看到微信指数了
- 百度指数入口:打开网址http://index.baidu.com/
两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需要用户先登录。
二. 算法:
- 微信指数算法:1)采用数据:总阅读数R、总点赞数Z、发布文章数N、该账号当期最高阅读数Rmax、该账号最高点赞数Zmax;2)采用指标:总阅读数R、平均阅读数R/N,最高阅读数Rmax,总点赞数Z,平均阅读数Z/N,最高点赞数Zmax,点赞率Z/R。由于WCI-11.3在指标设置上存在一定局限性(总阅读数受评价周期长短影响大,平均、最大值受周期影响小),不利于不同周期的WCI计算和比较,现升级为12.0版本。WCI-12.0保持原有评估维度和指标权重设置,在此基础上将“总阅读数”指标改为“日均阅读数”,为避免和“平均阅读数”造成误解,将“平均阅读数”改为“篇均阅读数”(点赞数同作调整),其他暂不变。整体而言,12.0版本旨在鼓励账号提高单篇文章质量,合理把握推文数量,多做精品、少发“垃圾文”,提高账号的整体传播力和影响力。计算公式如下:
2. 百度指数算法:百度指数,其含义是搜索指数,是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,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,科学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频次的加权和。具体的算法公式网上没有找到,登录到百度指数,看了一下官方的指标说明,如下图:

baidu指数算法
三. 分析的场景:
1.趋势研究:通过百度搜索指数的高低可以判断该关键词(品牌词/明星名人/热点事件等)最近一段时间(不同地域/不同终端)的关注热度,进而分析原因帮助决策。趋势主要有周期性(比如彩票开奖,工作日和节假日,旅游的淡季旺季等),突发性(比如蓝瘦香菇,这个可以结合百度的另一款工具百度搜索风云榜http://top.baidu.com/),不定型(如宣传推广、国家政策、竞品影响、时间季节、作弊等等)。
因为百度指数时间跨度比较长,比微信指数的90天要长很多,更容易发现一些周期性的规律。
2.竞品分析:
百度搜索指数可以同时输入5个关键词进行对比,竞品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市场竞争情况。例如现在比较火的共享单车,我们可以同时输入摩拜,ofo,看搜索这些词的用户群属性,地域分布,这些地域下都关注哪类关键词,例如下图的搜索需求图谱:我们发现网民都对押金敏感,搜索摩拜的会关注其创始人,说明该创始人在相关媒体上做相关的曝光,而且会搜索错拼词“膜拜”,那么在做一些关键词营销的时候,可以考虑错拼词的转化率;搜ofo的网民可能还会搜摩拜、破解密码表之类的关键词,从密码破解上来看,可以看到ofo其实是有运营漏洞的。另外拖动时间轴上的小滑块还可以查看一段时间内的需求变化,比如“破解密码”之类的检索需求是在逐渐向外(变弱)且变绿(趋势下降)的,这可能与ofo改造密码锁有关。
- 营销监测:
微信指数可能只能观测自己公司做了一些推广工作后,相关的热度是否有提升。而百度指数可以帮助市场部看到自己公司和竞品公司,最近都在哪些媒体上做了推广,不同的媒体带来的声量不同,以供之后做一些媒体和声音方向的选择。
- 行业分析:
基于百度指数可以大体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(基于用户的关注度)及行业内多个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。点击趋势中的英文字母可以看到该时间点的新闻热点。
以共享单车为例,虽然摩拜在去年4月份就已经在上海街头出现使用,但是当时共享单车也就摩拜和ofo,从去年10月份开始共享单车变热,而共享单车的品牌也在那个时间点开始爆棚。例如:2016年9月,共享单车项目“小鸣单车”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,2016年10月8日,小鸣单车宣布完成一亿人民币A轮融资。2016年11月,共享单车Hellobike宣布完成A轮融资。其他的共享单车品牌大家可以自己再搜索看看。我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基于微信指数的分析,就比较浅,只能看到摩拜比ofo指数高,但是究竟是高在哪些地域,是媒体还是个人的声量,这些我们都无从得知。
四. 个人小结:
- 基于微信指数:主要能看到的是输入的关键词的热度趋势,最长90天。但我们关心的这些热点趋势的地理分布、用户群属性信息、是来自公众号、自媒体、还是个人的转帖,目前还都不是很清楚,我们能知道的只是这个词指数的数值,所以暂时还只是看个热闹。
- 基于百度指数,我们可以大体了解关键词的搜索热度,进而分析关键词背后所代表的产品、行业、事件等一系列搜索的用户行为、用户需求、用户画像等。然而百度指数大众版的数据较为宏观,搜索趋势也仅仅是基于用户在百度搜索框内的搜索行为,想要更深层次地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、数据变化的因素,则需要更全面的数据来源和更精细的数据统计分析。